蔡瑁脆败,曹军精锐虎入羊群,青州营纵横于荆州之地,杀敌无数,从未一败。乐进的指挥,在其中,毫无瑕疵。
此一战,在曹操心中,是极为重要的,但战报传来,他却没有欣喜,而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大胜之后,自责什么?
曹操的自责,是自己没有充分信任乐进的将才,从战报来看,即使刨除西凉军顺流而下这一意外因素,乐进之勇足矣。
设若自己对爱将更加信任,就不用让李典的陈留营精锐,从旁协助。一旦李曼成能加入广陵战场,大战的形势……
自责由此而来,乐进在荆州打的越好,这种情绪会更甚,人之常情。只不过,荆州关键之地,青州陈留齐聚,绝不是错。
广陵之战后,曹操对乐进更加信任了,荆州之处,他是最高指挥。
曹操的信任,叶欢的评价,张海龙之言,甘宁之语,乐进将才,已经无需证明。而在眼下的战场上,魏延感受到了。
恰是这一手,看上去示弱的应对,让他察觉到了危险。有了这个开端,会让他去思考,危险来自何方,对敌军观察更加仔细。
号角之中包含的讯息,乐进听不懂,陷阵军和邢道荣所部,却能听的清清楚楚。保存战力,不可嵌入过深,敌军有变。
魏延的判断对吗?不管对错,只要乐进不乐意,他就对了。
执行军令,定边军从来不含糊。哪怕同袍在此时,与魏延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但在做法上,一定会保持一致,毋庸置疑。
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吗?邢道荣肯定没有,他对魏延的信任,毫不夸张的说,会超过自己。文长厉害,以后一定是大将。
战阵之上,最危险的地方,自己上,不让文长上。在邢道荣心中,这是无比确定的,他原本就是个,义气深重之人。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义气二字,在汉末更有着特殊的含义,你可以质疑别处,却不能质疑刘关张兄弟之情。
可以这么说,邢道荣对魏延的义气,不会在桃园之下。他能看清自己的弱点,文长有了决断,他岂能不全力执行?
陷阵军司马,没有魏延和邢道荣之间的兄弟之情,但在之前的配合之中,他对魏延的指挥,是认可的,也是佩服的。
申公豹说过,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很难搬掉,那是事实。年青将领,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失误,无可厚非。
定边军的好处在于,从叶欢开始再到众将,遍及全军的传帮带精神。陷阵军司马的想法,会是全力以赴,弥补魏延的失误。
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的想法,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从种种用兵的细节之中,都可以看出对方的沉稳凝练,这非常难得。
之前,便是邱泽将军,也有过失误的经历,还不在少数。再往前看,胡风将军又何尝不是如此?而如魏延一般的…….81.
在司马心中,就只有陷阵军一军的未来统领,郝昭郝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