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小琉球势变(1 / 2)

寒门第一婿 亢龙 2400 字 2023-10-11

东边东夷四岛上的倭人在很早之前就对小琉球群岛有过征服的想法,和小琉球地方势力有过冲突,由于对水域的熟悉程度不如小琉球人,所以被挫败了。

后来小琉球人建立了王政,有了自己的琉球王国之后,倭国对于小琉球的侵略就更加难以实施了。

相反的,由于倭国内部的纷争开启,各个地方藩都需要大量的铁料和铜料,而这些主要矿产主要在大陆上,分布在中土和韩地,其中中土的铁产量是最大的。

这得益于中土成熟发达的冶铁技术和巨大的国家体量。

倭国的巨大的战争烈度激发了巨大的铁等金属需求量,而这些从东夷境内是无法大量获取的,必须通过向外购买,其中主要就通过中土商人获得。

在江南及以北地区,官府对这种铁料等金属的管控非常严格,没有足够庙堂背景民间商人是无法转卖这些东西的,更不用提出口往外面贩卖了,这种往外倒卖军用金属的按说抓着那都是杀头的死罪,可是架不住人家真正有后台的。

从户部到沿途官府再到海关官府,全都是自家人,大家属于是一起做的买卖,一起发的财,还分什么官不官商不商的呢?

只要执法者也称为走私国家违禁物资的一份子了,那也就不存在什么国家违禁一说了,这东西说穿了那就成了部分官僚专营垄断的。

但是在岭南地区,还有那么一拨人,他们能够离了中央朝堂的支持,在地方进行大规模的违禁金属走私。

他们和岭南地方官员勾结,背后的支持者却是南洋海盗。

岭南官员们和南洋海盗的相处模式其实属于一种利益协调下的有协议的两不相犯状态。

官府呢,放纵南洋海盗集团在岭南地区的活跃,而南洋海盗呢也不去袭扰岭南地区沿海,并且会减少对岭南地区沿海船只的过路收取比例。

这种官府和海盗相互妥协、共赢互惠的模式由来已久,至今仍在维持,这也是朝廷无法坚壁清野的原因之一,你想要看岭南造反吗?那地方可是民风彪悍得很,沿海诸多人那是亦商亦盗,而官府总有参涉其中,或多或少。

从这里出去的以铁为主的违禁金属就大量输送到了需求极大的东夷四岛,在那里换成东夷倭人的白银,在满载而过,乐此而不疲。

其中重要的中转补给地点就是小琉球群岛,船队从岭南前往东夷,最起码要在这里停靠一次。

如此一来,小琉球群岛就隐隐有了一种扼住东夷金属输送命脉的态势,对于东夷四岛的战略位置越发重要而突出。

又随着岛上内乱滋生的南下大小琉球方针兴起,很多南方倭藩都划算着有自己占领并且控制小琉球群岛,这样他就可以自己一家垄断整个东夷四岛外来金属输送的关键航线,进而在整个东夷内斗中获得巨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