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自私的有道理(1 / 2)

陈光伸手,拉住了王虎。

“好了,老爷我的话他能听讲去就听,听不进去就拉倒。”

被王虎这么一吓唬,那掌柜浑身筛糠,吓得几乎要尿在裤子上了。

“小人错了,小人谨遵县老爷的指令,以后不再和他人进行攀比了。”

“滚,下个月的租金要是交不上来,就不用在竹田县做生意了。”

“是是是。”掌柜赶忙连爬带滚地跑开了。

张文清感觉有点不对劲,平日里,陈光给人一种爱民如子的感觉,今个对这个掌柜,好像不太友好啊。

“老弟,这些百姓见识短,好好说说就成,这么随意地涨租金,是不是不太合适。”

租金?租金?

感情这房子是县衙的,不是陈光刚才说的,为百姓们同意修建的?

张文清话题一转:“老弟,这房子,为何县衙还收租金?不是给百姓们修建的么?”

“给百姓们修建的,用来住人的房子在后面。”

陈光抬手,指向了巷子里面那一片片只有一层的小平房。

“为何,修键不修键两层小楼?万一百姓家里人口多了,住不下怎么办?”

陈光咧嘴笑了起来:“张哥你忘记了,竹田县当初给百姓们修建房屋,是因为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跑不出去的老弱病残。”

“老的老小的小,修建个二楼,他们的腿脚上下楼并不方便啊。”

“若是人口多了,可以向县衙再申请一套小平房。”

原来是考虑老人腿脚不方便。

这么一说,他还真是个细心的人。

张文清又道:“那外面的这些小楼,都是县衙的产业,用来出租的?”

“给百姓们修建住房,很多的水泥连同人工,县衙都是赊账,修建这些门面房,确实是为了出租,当时不是着急还账么。”

“现在证明,这一决定无比的正确。”

陈光笑着,前前后后一阵比画:“这条街上,大部分都是外来的租户,他们认可竹田县的商业机遇,各展才华,将这条步行街做得有声有色。”

“外来租户?老弟的意思,这些人都不是竹田县的百姓?”

“也不是说全部都不是,大部分都不是。”

陈光朝着另外一条街道指了过去:“另外那条街,全部都是竹田县百姓在经营,而这条街,主要经营的是各地的特色产品,有些东西,指头他们当地人做出来的才地道。”

张文清恍然大悟,原来陈光已经在竹田县吸引全国各地的精明生意人了,若是这样继续发展下去,竹田县不出意外的将要成为大明的商业大县,到时候全国商贾云集,想不发展都不行。

“老弟好手笔啊,又收了租金,又扩大了竹田县的商业地位。”张文清由衷地称赞道。

陈光淡淡一笑:“主要是在这些生意人眼中,竹田县有利可图。”

“对对对。”

“那老弟讲这些房子当初修建的费用收取回本之后,还要继续收取租金?”

“这个当然,现在值钱的并不是这些房子本身,而是房子身后所隐藏的商业价值,比如说地段,比如说竹田县的商业氛围。”

“我明白了。”张文清也笑了。

“老弟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啊。”

“话可不能这样说。”陈光拉着张文清继续往前走去,边走边道,“水泥房子虽然坚固,可也有着它的使用寿命,到时候房子老化,重新修缮又是一大笔费用。”

陈光掰着自己的手指头:“拆房子,清运垃圾,重新修建,里里外外都要用钱,费用简直不敢去算,光是想想都让人头大。”

“现在回头看去,当初竹田县修建这么大的一片住宅连同门面房,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啊。”

张文清一边听,一边点头,一边不时地左右打量着铺子里面有没有自己很是欣赏的好东西,偶尔有一句没一句的来上一句。

本来想趁机说说自己当年有多么的不容易,可看见张文清这样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陈光的兴致也被打击了不少。

自己当初努力建设竹田县,并不是为了青史留名,可是,既然现在朝廷已经知道了竹田县的存在,自己当初所面对的困难,和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知道的人多一点,自己脸上不是更光彩一点。

谁又不喜欢光彩呢?

就这样谁也不说话地走了五六步,张文清突然感觉耳朵边好像少了些什么。

扭头一看,看见陈光闷闷不乐的样子,立马意识到今天自己这个听众做得有点不合格。

心中仔细回想了一下,想清楚两人在什么话题后开始沉默之后,笑呵呵地开口问道:“重新修建当然费用不低,里里外外都要用银子,竹田县收取租金也不为过,未雨绸缪,多攒些银子,到时候用起来也趁手。”

“是啊。”

陈光也开口了:“县衙用钱的地方多了,县城建设,哪一样不要银子。”

“但愿这房子支撑得够久,若是三五年就要翻新重建的话,县衙的压力还是蛮大,说不定这几年收取的租金怕是不够用,还需要从其他地方拨取一些过来。”

陈光道:“租金不够用,当然要从其他地方补过来,毕竟,这条商业街带给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许多便利。”

“百姓们的正常生活,是最大的事情。”

“老弟所言甚是。”张文清双手背在身后,“听老弟说,这水泥房子很是坚固,住上个十年应该不成问题吧?”

陈光轻轻地摇摇头。

张文清有点紧张:“怎么,住不了十年?”

昨个刚见到竹田县的水泥路的时候,张文清就很是好奇,细细问询之下,知道了水泥的大概价格。

修建这么多的房子,单单水泥成本就已经很高了,再加上竹田县这种商业县,到处都是用人的作坊,人工成本比其他地方高了许多。

这些费用加起来,乃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按照目前的这个租金,房子若是住不了十年,县衙的建房成本根本就收不回来。

县衙压根做的就是一个赔本生意。

不过,竹田县还有着其他的许多产业,补偿一下倒也无妨,关乎民生的东西,不能用做生意的眼光来看待。

那样显得目光短浅,而且觉悟不高。

陈光随意地回答道:“这些水泥比较坚固,修建房屋的时候我还让人在里面加了不少的竹条,住个三五十年不成问题的。”

三五十年?

张文清有点口瞪目呆。

亏得自己刚才还替陈光着急,认为竹田县衙做的是一个亏本的生意,哪知道这压根就是一次投资,终身受益的事情啊。

三五十年后,即便是陈光自己已经不在了,这些房子都还在,他哪里还用什么再次投资。

并未注意到张文清的表情变化,陈光继续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