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长谈,老朱的表情越来越和颜悦色,到了最后,甚至放声开怀大笑了起来。
是时不时的点头称赞,对陈光的欣赏也是毫不掩饰。
陈光的心情也很不错,尤其是老朱的脑袋瓜子很是聪明,不但一点就通还能举一反三,这让陈光第一次感觉与人交谈原来还可以这么通畅,还真的可以一吐为快。
对于竹田县的所有新鲜事物,老朱都想弄个明明白白。
除了个别的具体产品,其他的陈光毫不吝啬地一一详细作答,并且有意地,将话题往百姓生计上面引。
说到百姓的居住分配,说到百姓的收入分配,说到老弱病残的照顾协调,说到百姓就医看病,最后更是说到了百姓日常的思想教育问题。
老朱静静地看着陈光,一时间竟然听得入了神。
直到陈光的声音停止,方才缓缓的恢复了状态。
不禁长叹一声:“陈卿大才啊,对辖县的治理居然细化到了这种程度,咱深受启发。”
陈光也似乎已经忘记了目前所处的乃是御书房,说话如同在竹田县一样的神采飞扬。
“其实,这为官也没什么难的,就好像做生意一样。”
“咱就拿酒馆打个比方,你心里想着客人的口味,爱好,即便是第一次没有做好菜品,多听听客人的意见加以改善,最终一定能够做到客人满意。”
“你若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口味去衡量大众,而且仗着店大欺客,最后的结局肯定是关门大吉。”
“说到底,这就是个意识问题,不要因为自己是官就高高在上,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地去处理,解决问题,这样才会获得百姓的爱戴,才会让百姓更有动力去全身心地投入生产。”
老朱盯着陈光,心中再一次被震撼到了。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这两句话说得太到位了,这才是为官的精髓。
陈光接着道:“大明建国三年,很多地方的生产恢复极慢,百姓的日子依旧很苦,百姓们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活着,有饭吃。”
“而我们的一些官员,从来看不见百姓的疾苦,始终保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不为百姓办事就算了,还要利用手中的权力压榨百姓。一边给百姓增加赋税,一边向朝廷谎报并未征收上来赋税。”
“百姓的要求已经低到了只要活着的地步,若是让他们无法活着,他们会如何想,会如何做?”
“若是任凭这样下去,很危险的。”
老朱的脸色沉了下来:“你说的可是甘肃?”
“正是。”陈光道。
“微臣前往甘肃,乃是奉旨查办贪污一案,所以呈报上只写了关于案情的查办情况。今个皇上既然提及此事,臣不妨给您说说臣在甘肃的所见所闻。”
刚才,老朱与陈光一直围绕着竹田县进行交流,无论是耳中听到的还是脑海里浮现的情景,都是竹田县那种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一想起甘肃,老朱便想起了大明目前的真实情况。
虽然他知道大部分百姓的日子依旧很苦,可听陈光说,百姓的要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