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辞三让(1 / 2)

家兄朱重八 键中仙 2653 字 2023-08-02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元璋低喃着这两句话,足足重复了七八次。

“兄长!兄长!”唐巍喊了两声,轻轻伸手戳了戳朱元璋的肩膀。

“啊!”朱元璋回过神来道,“这话说得好!”

“那咱就将大都作为咱大明的陪都了!”朱元璋道,“那皇宫就先保留着吧!”

“既然如此,那大都是不是要改个新名字?”

这次说话的不单单是朱元璋,唐巍和他一起说的,俩人风雨共济这么多年,也是相当默契了。

“不如就叫北平如何?”朱元璋道,“取北方和平的意思!”

“阿弟,你觉得如何?”

唐巍想着既然如此何不一步到位直接改为北京,这样应天改为南京,如此一来南北交相呼应,还好听!

“兄长之前有意将应天改为南京,不妨将北平也改为北京!”

“不行!岂能有两个京师?”朱元璋否定了这一点。

唐巍也没有继续坚持,这给北平改名北京的事看来还需要后面的皇帝来做。

“兄长,李先生那边已经弄好了三辞三让的事情了吧!”

“阿弟!”朱元璋嗔怪道,“你何必要说出来!”

“这不是当皇帝之前的必要流程吗?”

“去去去!你回家看看你儿子吧!”朱元璋道,“咱听见小孩子哭了!”

果然,等大都那边的事情处理完之后,三辞三让的戏码也正式拉开帷幕了。

是日。

李善长与胡惟庸等一众文臣还有一些武将,来请朱元璋。

他们啰里吧嗦的说了一大堆话,你说好好的人说话何必要咬文嚼字呢?

可这个流程就是这样的,一众大臣跟背文章一样说着晦涩难懂的文字。

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我们认准你朱元璋当皇帝,希望你不要推辞!

同样的,朱元璋用李善长和宋濂给他写好的说辞,再回敬给他们。

这是一场记忆力的比拼,大臣们要背的滚瓜烂熟不能再朱元璋面前背的磕磕绊绊的!

同样想要当皇帝的朱元璋也得倒背如流,不能接不上话啊!

不远处的高台上,唐巍正领着一群学生在观看着这场戏码。

众大臣与朱元璋都不知道他的心思,还以为他在让这些小家伙们感受一下这样的氛围呢!

实际上,唐巍确实另一种想法。

“你们都抓紧记好了!”唐巍叮嘱道,“你们听听这就是写文章的最高境界!”

“这辞藻既华丽又没有堆砌感,不会让人感到厌烦,而且思想明确没有因为注重辞藻而丢弃思想,这都是学问,你们要记下来认真揣摩!”

“还有这些韵脚、平仄全都处理的非常完美,用语与用典的衔接,以及思想表达上层次分明,且条理清晰,好不杂乱!”

“都是知识点,你们要把这些全都吃透了,将来你们的成就不会输给李大人与宋大人的!”

孩子们点点头,认证聆听着这一场君臣答对。

自然第一次谦让的结果是以朱元璋的拒绝结束。

两天后,又来了第二次拉锯站。

还是以朱元璋的婉拒结束。

三天后,终于迎来了第三次的拉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