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一生,足可以用‘传奇’二字形容,也是始于微末,达于金紫的代表。
他的父亲王丰曾任乐营使,也就是军区司令手下的文工团长。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为了混口饭吃,辗转于各种官员之间。就像一件商品,被官员们送来送去,没有一丝尊严可言。后来投到刘知远门下,觉得当个文艺兵没有出头之日,于是转为了野战兵。刘知远夺取天下,他随之水涨船高,成为了宣徽南院使。此时已经是中层干部,不必为衣食住行发愁了。
后周建立,他更是因为翊戴之功,成为首屈一指的二当家。晋州之战,充分的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战争天赋,威望和人气也达到了人生巅峰。
后周初建,举步维艰。他建言献策,不辞辛劳,不计得失,成为郭威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如果继续这些同心同德下去,势必传为君明臣贤的佳话。为当世津津乐道,为后世追思敬仰。
但是他慢慢的变了,变得蛮横无理了,变得贪得无厌了,变得骄傲自大了,变得私心膨胀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权力造成的,权力渐渐腐蚀了他的灵魂,使他在揽权的不归路上渐行渐远。
柴荣每次上表要回京师看望郭威,他每次都无情拒绝,搞得只能像个小偷一样,偷偷溜回京师,最后还是被逮个现行。他们虽非亲父子,毕竟有些感情。你一个外人这样隔绝他们的父子之情,是不是想埋下仇恨啊?
那次撂挑子不干,一面对郭威不理不睬,一面又威逼节度使们写信,又拉又打,把天下人都耍的团团转。看似手段高明,风光无限,实则埋下了祸根。就是从那时起,郭威就动了杀心。就算他不觊觎皇权,没有取而代之之心,郭威也不打算留他了。因为他成了一个随时都会爆炸的炸弹,一旦爆炸,所有人都跟着粉身碎骨,留着太危险了。
既然如此,郭威为何迟迟不肯动手呢?
相比王峻的杀伐果断,郭威婆婆妈妈,确实显得非常软弱无能,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大家忘记了,他年纪轻轻就敢在菜市杀人。多年过去,经过刀山火海的洗礼,胆子反而越来越小了?不是不敢杀人,而且顾全大局,不能轻易出手。
之所以忍隐至今,一个原因是因为投鼠忌器,国家好不容易稳定下来,渐渐走上了正轨,不能因为一个王峻又使国家陷入混乱。第二个原因就是捧杀,捧得越高,摔得也就越重。要官给官要钱给钱,把王峻当成孩子一样宠溺。得罪的人越多,倒台也就越快,越多人拍手叫好。
老板就是老板,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绝不给王峻还击的机会。因为大权独揽,排斥异己,这些年王峻得罪了很多人。倒台的那一刻,大家都隔岸观火,连个说情的都没有,实在可怜之极。
王峻倒台,不仅官场重新洗牌,而且扫清了柴荣回京师的障碍。柴荣和符氏回到京师,符氏已经怀孕,肚子一天比一天大。郭威快要做爷爷了,自是乐得合不拢嘴。也许他朝思暮想的还是要自己生儿子,但是现实非常残酷,无论怎么努力,董德妃的肚子始终没有动静,不免深为遗憾。
郭威没有把治理国家的重担交给柴荣,只是让他做晋王、开封府尹,负责管理开封府事务。相比柴荣,李重进和张永德的地位就有点寒酸了。李重进现任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现任殿前都虞候,是上下级关系,李重进是张永德的长官。殿前军的全称是殿前都指挥使司,负责警卫皇宫,贴身保护皇帝。
郭威称帝之后,鉴于侍卫亲军一家独大,难以驾驭,于是把各支零散的侍卫部队,进行整合,组建了殿前军。殿前军无论是兵力还是装备,都远远不如侍卫亲军,职责也很单一,只负责保护皇帝。保家卫国,打仗平叛这些重要军事行动,还是侍卫亲军的事。他们的关系像极了夫妻,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李重进的母亲福庆长公主,也就是郭威的四姐,见柴荣得了头彩,成了晋王,心中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三天两头往皇宫里跑。
弟弟啊,你的养子都封王了,能不能把你的外甥也封王呢?我们才是一家人,你可不能胳膊肘往外拐啊。福庆长公主满怀期待的看着郭威,希望他能够一碗水端平。
郭威遇上了这么个难题,急得抓耳挠腮。呵呵呵,我把柴荣当亲儿子,四姐以后不要这样说了。万一柴荣听到,会伤心的。封王的事嘛,以后再说,以后再说。在血缘情亲和国家大义之间,他分得非常清楚。就算李重进是亲外甥,但是没有能力,一样不能封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