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让李曼殊没想到的是,没多久小二又端上来一套蘸料,而这份就是油碟。
肉过来的时候小二巴巴两句都是北京舂育斋(有名的回民锅子)的切肉手艺。
李曼殊拿起盘子,果然立盘不倒,这手艺不错,同时也说明肉的新鲜。
“都吃,管够哈。”
李曼殊先在辣锅子里涮了一片牛肉,肉汁最充盈口感最好的时候拿出来,放在油碟里试了一下,入口浓香,鲜辣的味道冲着口腔,确实不错,而且…而且…其中还有几位调料是她没吃过的。
这怎么可能?
李曼殊的嘴巴很刁,前世老妈是国宴级的厨师,小时候她便尝过各路美食,但是今天这个锅子着实让她有点吃惊。
“好。”
她看向另一个长白山的人参锅,发现里面有五根大概成年女人手指头粗细的人参,半尺多长,一股股浓浓的人参味从锅子里涌出来。
李曼殊每年冬季都会被额娘逼着吃人参养荣汤,她太熟悉这味道了,没想到真是山参,虽然不是年份特别长的野生参,但也有三年左右的时间了。
清代的养参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但是李曼殊他们吃的都是野生的好参。
人参锅里的肉片味道没有辣锅那么重,但也有自己的滋味。
同样里面调料很多,有种…让人吞口水的感觉。
海鲜锅没什么出奇的,李曼殊放下筷子,“你们吃吧。”
“主子不好吃?”玉兰他们倒是觉得味道很好。
李曼殊一笑,“那倒不是,来的时候吃了一大碗面,现在不饿。”
李曼殊敞开窗户往外看,发现这边的三楼能望见隔着一条街的李家锅子楼顶,她不仅感叹,这便是四爷说的风水势吧?看来背后的事还真不少啊。
玉兰他们最后平均一人干掉两盘肉。
清代的时候一盘子分量都很大,快一斤的量了,可见这伙人有多能吃,李曼殊结账的时候也发现人参锅子真不便宜啊,单单锅底就要十两银子!这根本就不是一般家庭能吃的起的,就算辣锅子也要二两银子,一顿饭共计花费三十五半两。
这口味…李曼殊确定了,绝对是小安子的手笔,甚至改良了。
而且李曼殊有种奇怪的感觉,从口味上来讲,吃过这个里锅子的人再去吃李家锅子绝对会觉得不好吃。
这个没办法,调料的比例不一样,简单说吃完十倍辣之后再吃普通辣椒就会觉得不辣。
她一时间居然找不到什么办法让李家锅子好起来。
换调料?
效果未必好。
本来想干一番事业的,可是怎么出师未捷身先死呢?
难道她真的是个废物么?
不对!
她还有宝石。
火锅店的事李曼殊给崇果鲁氏回了一封信,让她别急,能赚钱就干,不赚钱就改别的。
十月十三,颁金节来了,李曼殊领着三个小的进宫,跟往年一样,两边都拜见,但是待在承乾宫的时间更长,
德妃那边完全是走过过场。
年后,京城的事不少,先是各家的皇孙进宫,九阿哥大婚,十阿哥、十二阿哥出宫。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