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内外(1 / 2)

唐奇谭 猫疲 1603 字 4天前

随着一片隐隐的啜泣和呜咽声响起,江畋才注意到;在寝殿后室的帷帐中,还人影绰约跪坐着一些云鬓衫群的女子;却是从穿戴首饰上,与在场统一服色的宫人、内侍;形成了某种明显的区别;江畋不由望向沈氏。

“少君,这些便是君上,昔日安在外院、别宅,临幸的姬妾、臣妇之属。”就见她略显表情复杂的低声道:“平日里除非奉招,是不入宫中侍奉的……如今君上不虞,臣妾这才招传前来探视,姑且听从内府的归遣的。”

“原来如此……”江畋顿时就心中了然,这些显然是前身名义上的生父,如今命不久矣的通海公;长期包养在外的女人,故而日常在富庭宫内没什么存在感。看起来年纪各异、风情姿色不一,林林总总也有二三十人。

显然这位便宜老爹的口味,也是相当的广泛。只是依照沈氏的说法,当初为了图个省事和规避臣下的谏言,也很少直接招入或是留宿在宫中,而是在私下偶然想起来时,才易服前往其别院、外宅,享受其专属侍奉。

因此其中绝大多数女人,来源和出身颇为繁杂;既有豪商进献的美姬、内府歌舞中被看中的伶人、倡优;也有来自诸侯外藩的贡礼,更有不折不扣的臣妇、臣女身份;乃至是南海宗家的馈赠、朝廷赏赐的教坊中人。

在这种情况下,长期豢养在宫外她们,虽说生活优裕;却缺少一个正式的名分,也没落下什么子女。因此,在通海公命不久矣的情况下,她们此刻的命运和前途,都毫无疑问的掌握在,身为当家少君/世子的手中了。

比较例外的是一位出身南屏州的藩山平氏,名义上在东宁府已经寡居多年的臣妇,所生下的一大一小两位女儿;以及另一位由南海的某位豪商奉献,据说出身南天竺某破灭小国邦君的胡姬公主,所诞下的混血之女。

但是,她们都是在宫外别宅,甚至还不是在离宫别苑,出生和长大的;因此,在相应的身份和血统上,同样充满了令人质疑的不确定性。如果,身为事实上公室当主的少君/江畋,不想承认她们的身份和地位的话。

毫无疑问在公室麾下,也有的是人愿意代劳,设法将其扫地出门;乃至是悄无声息的消失,以绝任何的后患。这并非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在那些格外讲究家门血统的诸侯外藩之间,也并不会引起太大的非议和质疑。

当然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结局和下场。虽然,无论在朝廷的法度,还是宗藩条例/大礼议中,已然废除并且明令禁止人殉;但是架不住边远莫及之处,一些堪称父慈子孝的继承人,让父妾侍婢们伤心过度或郁郁而亡。

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陪葬山陵;或者被迫留下“遗言”,自愿葬入棺椁之侧。还有一些特别恶德昭彰,或是悖逆人伦天良的蕃嗣;则会迫不及待的提前侵占,其中尚且年轻貌美、姿色犹存之辈,行那烝庶聚廛事。

而在此期间,也曾发生过许多惨绝人寰,或是亲伦破灭、恩怨仇杀的不忍言之事;乃至由此造成家门的内乱,藩邸的分裂;乃至是严重的血脉问题和继承危机。前前代通海公身后的夷州诸子争位之乱,就似与之相关。

虽然,在朝廷扶持下,随着当代通海公的回归,最终将一切拨乱反正,重归太平。但是那些不幸被迫卷入诸子争位,诸如宫眷、臣家之女,在动乱中遭遇的惨祸;却才过去不过二三十年;尚在许多老人的记忆犹新中。

因此,能按照国朝的惯例,被打发到相关的庵堂、女观,在诸事清净、空乏单调中了却余生;已然是不错的结局了。若能因此留在公室所属的别苑、离宫,或是庄园中,低调淡泊的供养天年,更是难得的福气和幸事。

因此,籍着这回进宫,与弥留之刻的通海公,见上最后一面的机会;她们大多数人,也各自求请于,如今正当得势的容华夫人;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准信和说辞,或是面见深入简出的少君,哀求得最后一点恩典的可能。

“既然如此,却不知夫人,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江畋听完了她的陈情和叙述:“毕竟,我长期闭关修练养生,真正主持内府的日常事务,还是仰赖您良多的。可否有什么合适的建议,或是想法,但说无妨好了。”

“臣妾正有一事,想要请少君成全。”听到这话,沈氏反而起身正色道:“臣妾已然执掌内府家计多年,不但内外物议纷纷,还不免愈发疲惫、倦怠难当;于公于私都该放下了。少君既已成婚有年,也该另择他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