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检视(1 / 2)

唐奇谭 猫疲 1621 字 5天前

既然要顺势接手,通海公室的这份基业;并且确保相关人等的平稳过度。那江畋就不能停留在,原本只是大致了解的程度上。而是要真正的自上而下,掌握住各方的基本情况,才不会在后续诸多事态中露出破绽。

但好在,作为部分知情的三管四领之首,无论是三管中的冢宰(内府管领)白世文、还是左辅(领议政)黎佑丰、或是右弼(大统军)章玄。都天然倾向协助江畋掌握局面,或者说是巴不得他能够继承公室家业。

而春官/司徒、夏官/司农、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等现有的四大领臣;虽然是在大清洗之后,由自各自司职的中下层中,根据善后工作中的表现和业绩,提举和选拔上来,同样在基本立场上乐于维持当下现状;

而这在宗藩院挂钩的三管四领,都相对拥护代表现有公室,并掌握实际运作的“世子”之后;日常就算有些细节上纰漏或是杂音,也很容易在公室内部压制下去,或是在夷州本土消化掉,不给外间留下明显的口实。

而后,是代表公室武装的驻防十八镇和左中右三卫,及麾下的郎将、都尉、别将、校尉、旅帅;以及外庭的诸曹判事、推官,内府体系的参事、参军、参谋等官佐;还有世子内衙的仪卫和别府的亲事、亲从诸官。

在当初的变乱中,也被自下而上替换了一大半。因此其中绝大多数人,所能接触和了解的“世子”,亦是被江畋雀占鹫巢之后,所谓革新除弊、整肃纲纪的全新版本;也形成了世子早年多病,长期隐修养生的共识。

因此,才能在上层某种默契下,继续维持运转。但是,一旦正式继承了通海公之位后,许多事情的性质,都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正所谓是唯名与器不可假于人的基本道理;有更多的公开场合和利害关系需要出面。

因此,在依次觐见的三管四领,及其麾下群臣、官属的忙碌下;江畋很快掌握和了解现有通海公室治下,夷州大岛及周边岛屿、近岸、海外分领的基本家底。其中本土一府七州有户五十八万,丁口二百九十七万。

这些丁口主要指编列在册,提供丁税/户钱的成年/青壮男女,并不包括未成年子女、老人和奴婢等。主要人口大都集中在,岛屿东西两侧的沿海平原上。公室直领的州县占据大半数,剩下则分散在分家、藩臣中。

但这已是前前代通海公,在位时提供和上报的户口了。而前代通海公几乎不在藩邸,对此更无变化。因此相对公室直控的州县和领有;岛内各家藩臣经年日久和世代生息之下,肯定是有所隐匿和荫蔽的多余人口。

此外,岛内还有十数万到数十万,没有精确数目的藩奴/藩人、归化土族群体;以及长短期定居的海外客商、行旅和外藩族人。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东海宗藩、通海公室的日常进项和各种收益,也分为几大部分。

其中,基于本土已开发的一百七十九万倾,田土庄园和山林池泽;最传统的田赋、丁税/户钱,其实只占据了其中的五分之一强而已;再加上一些茶盐烟酒糖等生产环节抽取的专卖杂税,也就达到四分之一而已。

其中征收到的钱帛只是少数,更多充作库存备荒的实物为主。其次是公室相关十几支分家、数以百计的藩臣,所折价提供的贡税、役钱,合计约有三四十万缗左右。然后是公室领有内的矿冶、水力加工场的收益。

主要是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大宗的煤和硫磺,以及内陆山区的部分铜、金矿坑的开采收入。身为天下屈指可数的公室之一,同样拥有制造铜钱的特许,这又等于加收了一笔潜在的铸币税;而硫磺同样是管制品。

每年产出的大头,皆由朝廷包销了,这又是一大笔稳定的进项;因此拢共能够得到,五十七万缗上下的岁入。但相比夷州大岛得天独厚的枢纽位置,依靠各条海道和往来密集的航线,收取的船税、港税和市易钱。

这些又算不了什么了。而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收入大头,则是通海公室所经营的商社和船队,依靠东海宗藩之长的身份特权;再加上长江流域/沿海物产集散地优势。往来沿海各地或是远航海外,所获利润数倍计。

其中,光是在大名鼎鼎的半垄断性商业组织,南海大社的重要分支——东海社中,占据的专属份额和高层评议席位;每年就可以给通海公室,带来数十万缗的直接收益,以及数倍于此的潜在利益、经济影响力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