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再听他信口雌黄,武又手起刀落,砍断了他的脖颈。四周围的镇戎军老兵们乱刀齐下,转眼间,就将此人的尸体砍成了一团肉泥。
张庭玉所说的那些话,他们其实心里早就想过,并且清清楚楚。
郑伯克段,不是什么生僻典故。在传奇话本盛行的汴梁,很多人于茶馆酒楼,都听说书先生,讲过这个故事。
想当年,郑庄公的母亲暗中支持他弟弟共叔段夺位,郑庄公为了保持孝子慈兄形象和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对共叔段的行为百般忍耐,助长对方的野心不断膨胀。直到共叔段扯旗造反,才迅速出兵平乱
,将其杀死。顺手也将其母亲手中的权力,尽数收回。
大宋官家所为,不过是东施效颦罢了!虽然没人敢公开嘲笑他,事实上,又能瞒得了谁?
而官家忌惮韩青,也是武又等人,亲眼所见。
雍王叛乱被平定,赵恒论功行赏,连当日站在皇城的敌楼上,冲着叛军吆喝几嗓子的小太监,都能加官进爵。为何偏偏漏了舍命保护贵妃娘娘和皇长子的韩青?
但是,那又如何?
想当初,如果没有韩青收留,他们不过是一群因为年纪太大,即将退役回家种地的老兵痞罢了。怎么可能有后来那么多功劳荣耀,怎么可能把日子过得如此辉煌。
除了昔日军中同僚之外,谁又会拿正眼看他们?谁又会上赶着巴结他们,亲亲热热地叫他们后来的官称?
而现在,如果没有韩青带头,谁又能替李都监讨还这笔血债,诛杀下毒的真凶?
当初追随韩青的一百镇戎军老兵,除了不幸战死者之外,原本还剩八十多人,并且每个人大小都有了官职。
韩青不被赵恒所容,挂冠而去。却只有二十一名老兵追随,已经足够给镇戎军丢脸。
如果,连他们这二十一人,也因为张庭玉临死之前的恶毒挑拨,不敢继续追随韩青左右。恐怕李继和老将军在九泉之
前,也会羞得抬不起头!
迅速取出一块准备好的葛布,将张庭玉的首级包好。武又站直身体,向韩青请示,“大当家,张贼说他是辽国人故意抛出来的诱饵,属下以为,咱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把细软收拾一下,把能带的战马都带上,以便咱们随时轮换!”韩青被“大当家”这个称谓弄得微微一愣,随即,笑着回应,“去汲县渡口,想办法跟袁坤、袁宝汇合,我安排他们驾船过来接应。然后,咱们先去阳谷,再去登州!”
受另一个世界的自己影响,他原本就无法再像这个时代的其他人一样,认为自己效忠赵恒,天经地义。
被赵恒用作棋子对付了雍王之后,他心里对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