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渤州城内的景象,宛如一幅人间炼狱图。守军和百姓们正艰难地与堆积如山的尸体进行着一场似乎永无止境的较量。几十万具尸体密密麻麻地堆叠在一起,数量之庞大,令人咋舌。
出城掩埋,谈何容易,城外敌军虎视眈眈;焚烧处理,又缺乏必要的条件。烈日高悬,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也烘烤着这些尸体,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恶臭,那味道仿佛有形的恶魔之爪,肆意地钻进人们的口鼻,侵蚀着大家的意志,让每个人的情绪都变得愈发焦躁不安,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
就在几天前,这座城池还是一片祥和,生活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然而,仅仅一夜之间,命运的齿轮无情转动,这里便沦为了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
那一夜,仿佛有一股邪恶的力量笼罩着渤州,所有人都陷入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癫狂状态,仿佛被施了恶咒,失去了自我。若干年后,每当那些经历过这场战争的老人们回忆起那一夜,仍会忍不住浑身颤抖,心有余悸。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自己为何会像被幽灵附体一般,彻底失去了理智,做出那些疯狂的举动。
渤州守军望着城门外如狼似虎的敌军,壮着胆子高声喊话,言辞恳切地请求出城,将同胞的尸体运送回去,让他们入土为安。然而,得到的回应却是敌军冷冰冰、硬邦邦的“不要,你们自己解决,就是不许出城”。这简短的几个字,如同冰刀一般,狠狠地刺痛了守军的心。
如今的渤州守军,皆是自发组织起来的,群龙无首,犹如一盘散沙,缺乏统一而有力的指挥。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究竟是出城与敌军殊死一搏,还是坚守城池,等待未知的命运?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出城迎战,胜算渺茫。城外,十万慕容兵严阵以待,虎视眈眈。而且,经过这场惨烈的战争,慕容兵与渤州守军之间已然结下了血海深仇,他们中有的是兄弟,有的是父子,仇恨的种子早已在心底深深扎根,根深蒂固,难以化解。
守军们思前想后,再三权衡利弊,终究还是不敢轻易出城,只能无奈地坚守。就这样,双方陷入了僵持。时光流转,到了第三天,天气愈发酷热难耐,仿佛要将世间万物都融化。
尸体的腐臭味也愈发浓烈,如同一张无形且密不透风的大网,将整个城池紧紧笼罩。城内的百姓们在这令人窒息的恶臭中,渐渐被折磨得失去了理智,变得焦躁不安,最终不顾一切地朝着城门涌去,只想逃离这个如噩梦般的地方。
守城的士兵们虽奋力阻拦,但汹涌的人群如潮水般势不可挡,最终所有城门都被冲开,百姓们蜂拥而出。然而,他们的命运却无比悲惨,还没逃出多远,就被蹲守在城门附近的慕容兵残忍地全部杀害。一时间,鲜血染红了土地,惨叫声回荡在空气中,令人心碎。
渤州城内的百姓和士兵瞬间陷入了绝境,出城是死路一条,留在城里,也早晚会被这令人作呕的尸臭熏死,仿佛上天已经对他们关上了所有希望之门。
而就在这天午后,局势突然发生变化。只见从虚离观、渤州港和渤州北的某个神秘地方,如神兵天降般涌出数万士兵,如同猛虎下山,同时向慕容军发起了猛烈攻击。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战火瞬间点燃。
慕容燕在仓促之间,赶忙组织军队应对。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兵力优势,他竟然在短时间内暂时稳住了局面。经过一番观察,他发现这次来袭的三路人马,每路人马数量都不算多,总共加起来也就三万多人。
于是,他迅速做出决策,分兵四处,分别迎击敌人,妄图凭借绝对的兵力优势将敌人击退。果不其然,在他的指挥下,慕容军成功地将敌人击退,并一路穷追猛打,追出三十里开外。
就在此时,一名属下慌慌张张地跑来,急切地报告:“将军,大事不好!渤州守军和百姓倾巢而出,冲出城了!由于人数众多,根本阻挡不住。现在我军正向北溃退。”
慕容燕心中暗叫一声“不好,中了他们的调虎离山之计!”他立刻火速下令,调整战术,大声喊道:“集结军队,千万不要被他们分割包围!”
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五万守军一旦出城,无论是集中增援哪一路,还是分散开来增援,都会对自己的军队形成局部优势,进而将自己的军队分割包围,逐个击破。